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查询大厅 > 开放档案查询 > 史海钩沉
 《1909年至1949年间的岳阳商会及同业公会》 
 《1909年至1949年间的岳阳商会及同业公会》 
编稿时间: 2014-08-12 08:44 来源: 岳阳市档案局 
 

      岳阳自1899年11月13日正式开关以来,商业逐渐发展,除本地经营者外,尚有外来工商业者,商会组织应运而生。“各以自身需要或沿照古例,统属于各自的开业祖师、或以同乡名义,组建会馆”。“本地经营粮食的属于‘神农会’、缝纫业属于‘轩辕会’、泥木业属于‘鲁班会’、红炉打铁属于‘拐李会’、糟坊业属于‘杜康会’、医药业属于‘药王会’、鱼行业属于‘三圣官’、屠业属于‘张三爷’、染织业属于‘嫘祖会’、南货业属于‘财神会’、冰糖莲子摊贩属于‘雷祖会’、码头箩筐业属于‘南岳庙仁品会’、唱戏的供祀‘唐明皇’、尚无隶属的行业则并入‘财神会’。”“所有各会、馆、帮,均各自订有会章,每年轮流推选值年会首。主要职责为保护其所属人员经商、侨居、带领学徒,调解内部纠纷,评议物价,互通商场信息,应付官府筹款派差,接纳新会员等。其经费来源为会员常年会费和新会员入会金,加上会内殷实富户的捐款。在开业祖师或所祀庙神的寿诞节日,集合会员宴会,共同庆祝祷拜,并以此联谊。如有会员蒙冤受屈,由会首召集会员,共商对策。”“城陵矶设立海关之后,华洋杂处在同胞遭受帝国主义欺凌侮辱事件中,工商帮会多次激起义愤,不畏强暴,进行斗争,伸张我中华民族爱国御侮志气”。“清朝光绪末年,有寡妇宋刘氏与长女因所饲母猪走失,沿河寻找,见其在租界内,被巡捕追击,母女闯入租界救猪同遭凶殴,猪被巡捕推入江中,宋刘氏跳水救猪,人畜同遭淹毙,女伤重垂危。此案激起市民公愤,工商帮会为首捐资埋葬死者,怃恤孤儿外,又报请巴陵县丞梁鸿藻秉公处理,答以事关洋务,不便干预。再报岳常澧道兼海关监督办事处卓孝复,经与洋员洽商后,谕示‘母猪闯进租界,宋刘氏投江溺毙,均系自取灭亡,巡捕行使正当职责,无所谓罪。’清政府官吏懦弱无能,偏袒洋人,国人伸诉无门,怨恨难平。工商帮会发起了与海关的一场不合作运动。当时海关只洋人在租界有公馆居住,其余员司巡捕在市内租屋居住。屋主借词退佃,如逞强霸租屋,屋主则凿瓦漏屋,不使安居,商民拒不售给日需用品,小贸摊贩也不卖给蔬菜肉食。海关人员食宿均极感困难,相持一段时期,迫使海关让关,与清政府商议,解除租界不许华人通行的禁令,在市租交界处,修建砖城一道,城楼上书‘华洋保障’四字,以作分界线。工商界的同仇敌忾,使海关人员的凶焰得以消戢”。

      在各行业会馆的基础上,1909年12月(清朝宣统元年农历十一月),根据《湖南商务总会试办章程》,撤销原商务管理局,正式成立岳州商会(小手工业者包括在内),由政府机构改为民间商业团体,原有各行、帮、会馆仍旧保留,作为会员祭祀祖师及联谊场所。首任会长吴济忠,会董27人,会员356人。商会“纯以商人办商事,保护商界利益”,为发展地方经济、支援革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辛亥革命时,商会倡导和组织会员,“对过境军队的食宿粮草,筹集储备,踊跃输捐,使官兵欢欣就道,开赴前线作战”;商会向各商户集资,并向殷实富户募捐,成立水龙局(后改水龙公所),购置消防器具,以备火警时应急,这对当时互助互利的公益事务,起了良好作用;1925年,岳阳遭受大旱,饥民麇集,商会积极组织募捐,施粥、施舍棺材掩埋等活动,不失为消除灾民滋事隐患、维护市场安定、救济灾民的善举;“九一八”事变后,商会配合学生运动,组织查抄日货及英货,并寄光洋700元,慰勉东北抗日将士;岳阳沦陷后,流亡商会“联系散居各地的岳阳难民,打放行,出证明,使难民的行动得到保障,裨益匪浅。”日本投降后,商会重建,采取各种措施,召集岳阳商人整装还乡,重建家园,恢复营业,并为其签证,向银行贷款,助其开业;1948年底至1949年春,岳阳商会在中共江汉军区地下党的领导下,印制和散发宣传品,组织“商民自卫队”,稳定市场,捐钱捐物,支援革命力量,维护市场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免受巨大损失……总之,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岳阳商会都做了大量工作,起了积极作用。

      自1909年―1949年,岳阳商会历届负责人先后为:吴济忠、左秋帆、吴尧臣、彭立洲、余云臣、陈小平、谭凤初、林悦吾、谢汉章、萧毅臣、陶子江、唐光勋、毛程敏。所辖行业包括南货、绸布、百货、碾米、筵席、山货、屠宰、香烟、丝烟、钱兑、金银、盐业、药业、牙行、文具、旅馆、米酒、渔业、陆杂等等。

      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改组旧商会,建立工商业联合会,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在各项政治运动及经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17-1-1、13及《岳阳工商史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