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巴州(治巴陵)为岳州。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罗县(又称罗川,今汨罗)令萧铣叛隋称梁王,割剧湖湘,次年称帝,迁都江陵。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萧铣兵败降唐被杀,岳州才统一于唐帝国。
隋唐时期,中国经济的重心已基本完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长江流域经济不断上升,地方手工业和农业也得到了相应地发展。隋炀帝开运河后,长江、珠江、黄河三大水系联成一体,水运事业迅速发展,江南物资源源不断地向北方输送。
湖南产米,渊源流长。至唐代,“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以后,粮食仰给东南,多循隋代所开之通济渠漕运京都”。唐德宗时,江西、湖南、鄂岳、福建、岭南每年有漕粮620万石运往京师各地,其中湖南、鄂岳、岭南等地漕粮运往京师,必经城陵矶方能入长江。鉴于地理水文的条件,漕粮运输船队亦常在城陵矶避风过夜。
岳州窑青瓷自晋朝发展起来,到隋唐时达到鼎盛。岳州窑的中心产地在现湘阴县的城关镇、铁角嘴、芦林潭一带,都在湘江河畔。岳州窑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鉴于当时运输条件,大部分是从城陵矶出口的。唐代中期,长沙铜官窑瓷器兴起,与岳州窑青瓷竞争,促进了唐代陶瓷业的发展。长沙铜官窑瓷器有釉下彩绘和釉下彩饰,有褐斑贴花,自釉绿彩等品种,这类瓷器,可算是当时瓷器产品的最高水平,远销浙江、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福建、广西、广东、海南等地和东南亚各国。扬州、宁波、广州是唐代重要的国际贸易商业都市,出海口岸。在多处唐代遗址中,均发现了数量较多的长沙窖瓷器。就目前所知,海外出土长沙窑典型器物的就有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等国。长沙窑瓷器的外销,只有通过城陵矶入长江才能达到扬州、宁波等地,城陵矶是湘北出口的最后一站,城陵矶当时设有相应的关卡和税收机构。城陵矶镇市场,配有瓷器销售,以供从川、荆等地沿长江而下去扬州、宁波等地过路客商自由采购。城陵矶港,成了岳州窑,长沙窑产品的集合地和转运站。
岳州产茶,盛于唐,始贡于五代,唐德宗时,岳州便设有征收茶税的机构,为茶叶出口的一道关卡。 五代十国时,马殷攻占潭、澧、衡、道等二十几州地,建立楚国。“马殷听从高郁的建议,提倡种茶,让民自采茶叶卖给北方商客,官收茶税”,公元908年,马殷向梁太祖请求,每年贡茶25万斤,换取卖茶权。“梁允许楚在汴、荆、襄、唐、郢、复等州置回图务,运茶到黄河南北,交换北方的衣料和战马,楚获利十倍”。楚地一时种茶盛行,茶叶出口成了水运的大宗货源。城陵矶港是楚国进出口的咽喉之地;四方商贾,由长江入楚买茶也应经城陵矶。因而,楚国在这里设立邸店,开放市场,大做茶叶生意,买茶卖茶商船络绎不绝,城陵矶港于是日益兴旺起来。
摘自岳阳市档案馆馆藏《城陵矶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