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查询大厅 > 开放档案查询 > 史海钩沉
美国人海维礼一家在岳阳
编稿时间: 2019-04-09 13:04 来源: 岳阳市档案馆 
 

岳阳市档案馆收藏的清代、民国历史档案资料中,有多个全宗与一个美国家庭有关,这就是海维礼一家。笔者从中整理出相关内容,力图再现这家人对岳阳现代教育、医疗卫生和白鳍豚研究的开创性贡献。

1900年,基督教美国复初会凭借中美《望厦条约》这一对华不平等条约,派遣海维礼海维礼来中国传教,以扩大美国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获取更多的在华利益。海维礼经过考察,选择湖南较早开埠通商的口岸城市——岳阳作为据点,从此与岳阳结下了深厚情缘。信念虔诚的海维礼夫妇执着地想通过传教、兴学、办医来造福社会,而他们开创的岳阳近现代教育、医疗事业,其力度与影响都超过了传教本身。

海维礼一家

海维礼一家

海维礼一家七口都在岳阳生活多年。海维礼本人在岳阳生活了27年,1927年2月被迫回美国避乱,病逝于轮船上,终年69岁;妻子海光中长期在岳阳办学、执教,直到1937年病逝,葬于汉口,享年74岁;二儿子戴维因伤寒夭折,葬于岳阳;小儿子查尔斯(白鳍豚的发现者)也因在岳阳生活时患上严重的血吸虫病,年仅26岁病逝并葬于江西庐山牯岭;大女儿海爱义长期执教于父母创办的美立贞信女中学校,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才离开岳阳回美国。

开创岳阳现代教育

海维礼初来岳阳时,并不受民风闭塞的岳阳人欢迎,一下船就被扔石头、遭白眼,财物被盗,居住环境恶劣,但他并没有因此气馁。海维礼夫妇用毕生精力在岳阳城里创办了八所学校,建立了一个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普通教育到女子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组织管理严密的教会教育体系。办学过程中,海维礼夫妇顺应甲午战败后保守的湖南人开始思变的实际需要,将当时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传入岳阳,为岳阳乃至湖南培养了众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在客观上推动了当时岳阳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岳阳人民提供了社会经济现代化的思想动力。尤其是女子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1903年美立贞信女子学校的创办,冲破了千百年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束缚,增加了女子受教育的机会,推动了近代湖南社会思想的解放。当时岳阳人有句口头禅,“吃鱼下洞庭,读书上贞信”,可见其影响之大。

湖滨大学是清末湖南仅有的两所教会大学之一。虽然声名不是那么显赫,但在海维礼夫妇的管理下,得到了较快、较好的发展,从创办之初的学生7人、教员2人发展到后来的学生200余人、中外教员20余人。

在原湖滨大学校园内,由海维礼亲自设计、监督施工的教师楼、宿舍楼和教学楼等建筑,历经百余年风霜仍有13栋保存完整,是岳阳近代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成为研究湖湘地区近代建筑的重要物证。 2013年5月3日,“岳阳教会学校旧址”作为湖南境内保存完整、功能齐全、规模庞大的教会学校建筑群,以其宝贵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些承载着沧桑岁月,融合了中西风格,由青砖灰瓦拱门、西式壁炉烟囱和龛式窗户构成的建筑,与岳阳市档案馆珍藏的档案资料一起见证着当年的历史。

海维礼夫妇创办的学校后来陆续发展为历史悠久的旭日小学、湖南理工学院、岳阳市第三中学、湖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大中小学校。

建立岳阳现代医院

普济医院

普济医院

海维礼在大力兴办学校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开办医院。1902年,资金不足的他先在慈氏塔下摆设西药摊为人看病。1903年2月,他开设了一个名叫“弗兰兹”的药房兼诊所。1908年,他从美国争取来的善款,买地16亩,建设医院,共建了5栋两层楼房及附属设施,总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医院设有内科男病室、内科女病室、外科男病室、妇产科女病室、传染病室、手术室、治疗室、消毒室、化验室、药剂室等。医院门诊部至今仍矗立在慈氏塔下,拥有百年的辉煌。当时医院有两个名称,一个是“纪念戴维·施耐德·霍伊医院”,以纪念海维礼因病早逝的二儿子戴维,一个是“普济医院”,取普济众生之意。普济医院的经费每年为4200美元至5000美元。在医院的鼎盛时期,全院共有医护勤杂等工作人员51名。1951年9月16日,普济医院被岳阳市人民政府接管,现为岳阳市二人民医院。

“活化石”白鳍豚被发现

海维礼夫妇最小的儿子查尔斯·霍伊被称为“天生的博物学者”。1901年,年仅4岁他就随父母来到岳阳,10岁回美国接受教育,16岁高中毕业后再次回到岳阳。1914年2月18日,查尔斯在洞庭湖上意外捕获一只体长2米多的白鳍豚,从此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生哺乳动物种类,开启了“长江女神”白鳍豚的科学研究,使古老的活化石登上了世界现代生物科学的舞台。查尔斯将白鳍豚运回湖滨大学家中后,海维礼夫妇十分惊喜,让儿子与之合影,留下了一张极富纪念意义的珍贵照片。

这头从未见过也叫不出名字的白色江豚让查尔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查尔斯非常认真地对这一神秘动物进行了形态、习性和生态观察研究,成为现代科学史上研究白鳍豚的第一人。他还根据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珍藏了它的头骨、颈骨及颈椎骨,以便日后用来进行科学研究。他撰写的有关白旗豚的文章,首次对白鳍豚的生物特征和生活习性作了科学描述。查尔斯的这些早期研究成为许多著名学者了解研究白鳍豚生活习性的唯一来源。

1916年,查尔斯将自己珍藏的江豚骨头卖给了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两年之后,美国著名哺乳动物学家米勒正式将白鳍豚确定为来自中国的一个淡水豚新种。从此,中国的白鳍豚在世界生物物种的舞台上占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