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包括芸苔属植物的许多个物种。凡是栽培的十字花科(ruciferae)一年生或二年生的芸苔属(Brassica)植物用以收籽榨油的,都叫油菜。油菜茎圆柱形,多分枝,叶互生,总状花序,花黄色鲜,开花期长,蜜腺发达,结长角果,种子球形,出油率为40%左右。菜籽油是中国人主要的食用油之一,它的消费量占中国食用油的三分之一。包括洞庭湖区在内的长江流域冬油菜,占中国油菜种植面积的82.2%,总产占83.5%,既是中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菜生产带,其菜籽总产占世界菜籽总量的25%。洞庭湖区的菜籽油和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相比,产量最多,用途最广,深受湖区人民喜爱。
发展历史与走势
油菜是人类栽培的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澧县彭头山古城遗址中出土的农作物中,有保存完好的芥菜籽,种皮黑褐色,圆球形,直径多在1.5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种脐、种蒂和网纹,和现今栽培的油菜籽完全相同,表明洞庭湖区种植油菜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油菜起源地之一。
古代种植的油菜最初主要供作蔬菜,称为芸苔菜。据2世纪服虔著(通俗文》记述:“芸苔谓之胡菜。传说塞外有云台戎,始种此菜,故名。”公元6世纪贾思勰著(齐民要求)中,始有关于芥菜型油菜的记述:“种芥子及蜀芥、芸苔取子者,皆二、三月好雨泽时种,旱者畦种水浇,五月熟而收子。”古籍中记载油菜的别名不下20多种。《名医别录》中,谈到芥菜型油菜已有“青芥、紫芥、白芥、南芥、旋芥、花芥、石芥”7个品种,并说“食有辛辣味”是芥菜型油莱的重要特征。
劳动人民在长期种植和食用油莱过程中,发现油菜籽含有较多的油份,才逐渐将油菜从菜用转为蔬、油兼用。宋嘉祐七年(1062),丞相苏颂所著《图经本草》才正式称它为油菜,并列入油料作物,说它“出油胜诸子,油人蔬清香,造烛甚明,点灯光亮,涂发黑润,饼饲猪亦肥。上田壅苗堪茂,秦人名菜麻,盲子可出油如脂麻也”。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曾总结古代用油菜籽榨油的经验和方法:“菜籽入釜,文火慢炒,透出香气,然后碾碎受蒸。”炒菜籽要用“平底锅深六寸者,投籽仁于内,翻拌最勤。”还指出,菜籽油饼粕“皆重新碾碎,筛去秸芒,再蒸再裹,而再榨之。初次得油二分,二次得油一分”。在当时一般每百斤菜籽可榨油三十斤。“耨勤而地沃,榨法精到者,可榨油四十斤”。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洞庭湖区最主要的油料和经济作物的油菜,实现了三次品种革命。建国初期,通过品种评选推广的一些油菜优良品种如七星剑、宁波油菜、兴化油菜、浠水白等,对油菜生产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推广从国外引进的甘蓝型油菜——胜利油菜,并以系统选育为主,选育出一批适合于洞庭湖区多熟制栽培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实现了油菜品种由白菜型向甘蓝型转变的第一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后,各地在油菜杂交优势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国际上首先发现具有实用价值的玻里马(Polima)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并首先实现了三系配套。通过对细胞质雄性不套、细胞核雄性不育、自交不亲和、化学杀雄、天然杂交、孤雄生殖及辐射育种方法的研究,选育出一批在生产上发挥重要作用的油菜新品种,如湘油5号等。统计表明,油菜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年均总产,均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实现了油菜向高产、稳产、高抗转变的第二次革命;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种植面积、单产水平和总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特别是经过一批优质双低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开始实现油菜品种向优质、高效转变的第三次革命。
近几年来,按照湖南省“双低”油菜生产规划,洞庭湖区和衡阳盆地被定为全省两大“双低”油菜重点建设地区。重点区域包括的澧县、津市、鼎城、安乡、临澧、汉寿、桃源、石门、华容、南县、沅江、安化、慈利、衡阳、衡南等15个县(市),前12个县市均属洞庭湖区。2006年,全省以油菜为主的油料种植面积920.23千公顷,总产149.41万吨,其中,洞庭湖区占417.67千公顷、总产69.38万吨,分别占全省的45.38%和46.43%。特别是在油菜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方面,洞庭湖区走在全省前列,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集生产、科研、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知名企业。
功能作用
菜籽油主要取自甘兰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莱的种子(含油量22%~49%,平均40%)。菜籽油呈黄略带绿色,具有刺鼻气味。经过精炼(脱胶、脱臭、脱酸和脱色)后的菜籽油,为无色、无臭、无味的中性液体,无挥发性,能溶解某些有机物和脂溶性维生素。菜籽油粘度大,折光指数高,脂肪酸凝固点低,皂化值在半干性油中为最小、芥酸含量高。①
菜籽油的理化常数为:
相对密度(d20°C4°C) 0.9090~0.9140
折光指数(n20°CD) 1.4710~1.4735
粘度(E020°C) 约13
凝固点(°C) -12~-10
脂肪酸凝固点(°C) 12~18
碘值(g碘/100g油) 97~108
皂化值(mgKOH/g油)
167~180
总脂肪酸含量(%)
94~96
菜籽油是由多种脂肪酸组成的甘油三脂。据分析,中国各种类型油菜脂及酸组成的平均值为:软脂酸2.4~4.0%、硬脂酸0.5~1.3%、油酸12.2~21.0%、亚油酸11.4~19.5%、亚麻酸15.0~19.2%、芥酸43.0~54.0%、其它脂肪酸1.2~2.0%。人体对菜籽油的吸收率很高,可达99%,因此它所含的油酸能抑制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能很好地被机体吸收,具有一定的降低血清胆固醇,软化血管、延缓衰老之功效,亚油酸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新生婴儿的发育和伤口愈合有重要作用。由于榨油的原料是植物的种实,一般会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对血管、神经、人脑的发育十分重要。因此,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菜油,胆固醇很少或几乎不含,在防治心血管病方面具有良好作用,人们称它为“保健食油”。
油菜不仅形象美、品格高,浑身都是宝。油菜的菜籽饼、菜秆、果壳等是良好的有机肥。菜籽饼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饼粕蛋白质含量高达40%,菜籽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合理,其赖氨酸含量与大豆相当,而赖氨酸、蛋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的含量则高于大豆蛋白质,是中国有待开发利用的最大宗优质饲用蛋白源。油菜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之外,在食品工业中还可制作人造奶油、人造蛋白、色拉油和制皂工业的原料。菜籽油还可用于钢的淬火,机械的润滑等。菜籽油中的芥酸是塑料工业、油脂化工及尼龙1313的重要原料。还在冶金、机械、橡胶、化工、油漆、纺织、制皂、造纸、皮革和医药等方面都有广泛用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油菜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在农作物轮作复种中占有重要地位。油菜根系能分泌有机酸,可溶解土壤中难以溶解的磷素,提高磷的有效性。根、茎、叶、果壳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后期阶段大量落花落叶,收获后残根和秸秆还田,能显著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结构。此外,油菜花器多,花期长,具有蜜腺,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油菜作为菜用,具有良好的食疗作用。油菜每100克可食部分,含水分93克、蛋白质2.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2.0克、维生素0.5克、钙140毫克、磷30毫克、铁1.4毫克、维生素A3.15毫克、B10.08毫克、B20.11毫克、尼克酸0.9毫克、胡萝卜素3.15毫克。它性凉,味甘;入肝、脾、肺经。有活血化瘀,解毒消肿,宽肠通便,强身健体的功效。它的食疗作用有:
1、降低血脂。油菜为低脂肪蔬菜,且含有膳食纤维,能与胆酸盐和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并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故可用来降低血脂。
2、宽肠通便。油菜中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加粪便的体积,缩短粪便在肠腔停留的时间,从而治疗多种便秘,预防肠道肿瘤。
3、强身健体。油菜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油菜所含钙量在绿叶蔬菜中为最高,一个成年人一天吃500克油菜,其所含钙、铁、维生素A和C即可满足生理需求。
4、解毒消肿。油菜中所含的植物激素,能够增加酶的形成,对进入人体内的致癌物质有吸附排斥作用,故有防癌功能。油菜还能增强肝脏的排毒机制,对皮肤疮疖、丹毒、乳痈有治疗作用。据传洞庭湖区古代有位芸香姑娘,聪明美丽,清秀可爱。可是不幸患上皮肤病,身上疖疮累累,痛痒流脓,久治不愈,只得闭门在家。一天夜里,她梦见一片油菜花,金灿灿的十分诱人。梦醒之后,独自思考,莫非芸苔可治愈我身上的病么?于是到菜地里,摘取新鲜带有花蕾之嫩苗,洗净后,炒食之,果然味道鲜美,清香可口。不久,大便通利,皮肤上的疮疖也逐渐缓解。于是,她坚持炒食芸苔,在没有芸苔的季节,则将晒干腌好的芸苔炒食。数月后,姑娘全身皮肤光亮平滑,甚至疤痕也没落下,脸庞却比以前更漂亮了。此后用芸苔治疮疖、乳痈一类疾患的方法,便在洞庭湖区流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