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美国基督教会“复初会”传教士海维礼来到岳州府巴陵县,在慈氏塔附近收买地皮,修建房屋,建立福音堂,传播耶稣基督教。由于“洋教”不符合中国人民的传统习惯,信教的人很少,海维礼于是改变策略,从开办医院和学校入手,以达到争取群众,广收教徒的目的。
1920年,海维礼在“福音堂”左右两侧分别开办贞信女中和普济医院。当时普济医院建有一栋住院大楼,内置50张病床,三栋职工宿舍楼和一栋护士宿舍楼,传达室、烧水间、厨房、洗衣房和停尸房各一间,门诊部设在与医院一街之隔的慈氏塔下,建筑面积共3200多平方米。在住院大楼里楼下设普通内科男病室及普通内科女病室各一间,楼上又分外科男病室与妇产科女病室各一间,另外还有两个单人大病房,称为头等病房。除此之外,手术室,器械敷料消毒室,化验室均设在楼上,楼上也有病人洗浴室和厕所,楼下设有药剂室药房,会计出纳室,治疗室,配餐间,洗澡房,厕所,至于病人被服柜及医生护士办公室均摆在病室大门外的走廊上,另外还有一小平房作为传染病室。全院共有医护勤杂等工作人员51名,医疗器械设备仅有一台低倍显微镜。
普济医院的经费来自美国基督教“复初会”,每年为4200美元至5000美元,由医院院长管全院行政和财经大权。普济医院第一任院长是美国人梁约翰,第二任院长是美国人陶里亚蒂,由于医院一直没有设置财管人员,所以她就掌管着医院的行政及财政大权。直至1920年医院才设出纳一人,由李玄雄老先生担任,后因李老先生年老体衰,于1933年给其二子李勤生先生顶替,至1935年日寇入侵岳阳前夕,医院财政大权仍由美国人陶里亚蒂独揽。
1937年,日寇入侵,在岳阳沦陷前夕,普济医院迁湖南省沅陵,并入当地基督教会所办的“宏恩医院”。直至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才于同年10月迁回岳阳原址。同年12月,由教徒陈寿谆(湘雅医学院毕业生)担任光复后的第一任院长。1949年2月20日,陈寿谆拐带巨额现金和一批药品、器械潜逃,医院处于无人负责的状态。3月8日内科医师刘启运受教会委托,接管普济医院最后一任院长,得到住院病人毛程省同志(中国地下党员)的全力支持,清点药品,整理设备,迎接岳阳的解放。
1949年7月20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岳阳,不久,四野第十四后方医院借住普济医院。1949年冬,岳阳县人民政府派毛程省、陈忆吾两位同志兼任普济医院监委,开始了接管的初步工作。
1951年9月16日,岳阳县人民政府根据上级指示,正式宣布接管普济医院,并改名为“岳阳县人民医院”。
(摘编自岳阳市新编资料8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