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宏大叙事长卷中,城市的解放从来不是简单的政权更迭,而是人民意志的集中绽放,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注脚。1949年7月20日,岳阳城门缓缓开启,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走进城来。这场没有硝烟的和平解放,不仅改写了千年古城的命运轨迹,更凝聚着岳阳人民从抗战烽火到解放战争中淬炼出的坚韧品格,见证着他们为自由与光明抗争的滚烫初心。
这一天,岳阳终于挣脱了反动统治的桎梏。而这份自由的重量,早在抗战时期便已埋下伏笔——从街头巷尾的救亡呐喊到地下阵地的隐秘星火,岳阳儿女始终以团结之姿、无畏之勇,在历史洪流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英雄篇章。
星火暗涌:地下党组织的布局与深耕
岳阳的和平解放,离不开地下党组织的精密布局与艰辛奋斗。1947年8月,根据省工委指示:在湘北地区开展地下活动,发展党的组织。“中共湘北工作委员会”在华容隆庆农场成立,书记谢介眉,组织委员张忠廉,宣传兼军事委员李陵,负责领导华容、岳阳、南县等地的党组织。在湘北工委领导下,各地地下党组织发展较快:1948年5月,柳思同志以岳郡联师教员身份为掩护建立党支部;1949年2月,刘仲循同志在国立十一中播撒红色基因。
为适应斗争形势,1949年5月,“中共岳阳总支委员会”正式成立,陈树荣任书记,周岳森、吴晓霞为委员,下辖岳郡联师、十一中、甘田及华容塔市、插旗五个支部。这些散落在校园、乡村的“红色堡垒”,在党的领导下紧密依靠群众,用智慧与勇气编织起一张覆盖城乡的地下网络——他们传递情报、发动群众、瓦解敌势,在无声处酝酿着一场改变城市命运的风暴。
青春呐喊:“四·一三”学生运动的破局之力
1949年4月13日,岳阳爆发了震撼全省的“四·一三”学生运动,这场运动成为推动和平解放的重要催化剂。当南京 “四・一” 惨案的消息传来,岳阳地下党立即发动岳郡联师、省立十一中等校 800 余名学生,加上市民、商民、家长以及围观群众约2000余人在岳阳楼北门广场举行声援大会,高呼 :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要和平等口号,同时还发表了告全县人民书。然而,反动武装的枪口却对准了手无寸铁的人群,20 余人受伤,酿成惨案。
但流血从未浇灭希望。在地下党领导下,他们通过长沙市中等以上学校学生争取真和平联合会,向全省各大中学校发出了争取和平的宣言书。长沙数千学生罢课游行,迫使湖南省政府撤销王剪波职务,赔偿医药费。这场以青春之名点燃的抗争之火,虽遭暴力镇压,却在岳阳儿女心中埋下了更炽烈的革命火种,进一步提高了岳阳人民和青年学生对我党将革命进行到底实现真正和平的正确主张的认识,为迎接解放大军南下作好思想准备。
洪流奔涌:解放社的全民动员与支前伟力
1949年5月,为了发动群众,便于开展工作,陈步凡等人组建了“岳阳解放社”,作为党的外围组织吸纳进步人士。由于人员基础好,解放社迅速发展社员1004人,按职业分为工人、农民、学生、妇女、公教人员五种。他们在城乡开展宣传,瓦解敌军士气,如农民解放社砸伪大峰乡公所的牌子,打击乡保恶霸;工人解放社组织护厂队,阻止普济医院院长带走药品器械逃走;学生解放社则在假期回乡传播解放消息,策反乡保武装。
尤为关键的是,解放社在筹粮迎解支前中发挥巨大作用。通过“大力筹粮、殷实户筹款”,共筹光洋1万余元、大米280余石,主要用于支前。解放社在宣传马列和共产党的性质以及党的政策、组织迎解、筹粮借款、支援前线、护厂护路、维持治安、进行策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智慧破局:武装自保与策反斗争的双重奏
为了配合解放军南下,促使湘北早日解放,从1949年春起,党组织在岳阳及周边地区,先后组建了11支由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或与中共有联系的地方人民游击武装,共约3500余人。这些人民武装,根据党组织的指示,在当地人民群众的密切配合下,积极宣传全国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和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对严重危害革命的国民党军警、恶霸和土匪,给予有力打击,对重要交通设施尽力保护,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后方阵脚,为和平解放湘北做出了积极贡献。
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发动湖南人民,争取地方势力,和平解放湖南才有希望。”根据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为使岳阳人民免除战争的灾害,减少人民的痛苦,党组织积极开展了对岳阳国民党、政、军头目的策反工作。经过多方努力,岳阳县县长许新猷于6月17日,召开全县各界人士会议,宣布了和平起义,发出了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起义的代电,为和平解放岳阳打下了基础。
1949年7月20日,历史的高光时刻终于到来:中共湘北工委书记谢介眉、原县长许新猷(已起义)、岳阳地下武装负责人和各界代表,手执红旗至城郊马壕,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六军一五九师四七五团进城,岳阳兵不血刃实现解放。
从地下党组织的星火燎原,到学生运动的青春呐喊;从解放社的全民动员,到武装斗争的智慧破局——岳阳的和平解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斗争的胜利,是爱国民主人士的并肩奋斗,更是岳阳儿女用热血与信念书写的壮丽史诗。
从此,这座古城告别了战火与动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全国人民一道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征程。1949年7月20日,不仅是一个日期,更是一座丰碑——它铭刻着人民的意志,见证着信仰的力量,更昭示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