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县市专栏
档案里的汨罗㉒|1996年,汨罗素质教育经验在全国推广
编稿时间: 2024-06-25 10:07 来源: 汨罗市档案馆 
 

  从1984年开始,汨罗以“三个控制”为突破口,在办学方向、教育结构、立德树人、课堂教学、队伍建设、管理方式、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配套改革。至1995年,全市范围内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1996年第2期《人民教育》用26个版面重磅推出长篇通讯《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的探索——湖南汨罗市中小学教育改革12年写真》,在全国产生强烈反响。同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汨罗考察素质教育时指示:汨罗经验很可贵,值得在全国逐步推广。1997年,国家教委将“学习和推广汨罗素质教育经验”列为工作重点。


1996年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新市中心小学考察。(黄松柏摄)

  上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后,汨罗教育“元气”有了一定程度恢复,但依然存在诸多严重问题:一是中小学教学质量十分低下。1980年,全市初中、小学毕业班语数两科统考,两个学段双科及格率分别只有18%和26%。二是教学秩序漫无“章法”。学生想读就来,不想读就走,学校成了“菜园门”;许多教师不住校,八小时之外学校是“空庙”,更有甚者,教师上课不备课,走上讲台信口开河。三是办学思想极不端正,千军万马挤升学“独木桥”。1983年,汨罗重复教育已达白热化程度,中学阶段复读率达46%,而为“农”服务的职业技术教育却起步维艰。这一年新成立的汨罗第一职业中学首次招生,6000多名初中毕业生只有200余人填报志愿,录取的140名新生仅有74人报到。

  1983年底,受命于非常时期的汨罗市教体局局长黄泽南带领局党组一班人,在深入调查、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汨罗教育的现状与未来作了冷静的分析和构想。

  1984年正月初十,在全市教育行政干部会议上,黄泽南代表局党组郑重宣布:以教育管理改革为核心,在教育系统推行教育目标管理,构建起素质教育良性运行机制,全面提升汨罗教育质量。汨罗教育改革大幕从此拉开,改革的“重头戏”不断推出,高潮迭起。

“三个控制”打开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改革之前,汨罗已经没有班额的概念,尤其是毕业班,课桌摆到了讲台旁边,能坐人的地方都“充分利用”了,高中70%、初中50%都是复读生。有人本来已经读到了初三,却又“开后门”回头来读初一。重复教育影响了应届生的质量、基础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人为的延长了学制,浪费了教育经费,加剧了升学压力,阻碍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导致了复读生多、留级率高、班额膨胀“三大顽症”。

  汨罗教育人清醒地认识到:“三大顽症”不控制,素质教育就无法推行!

  “牵牛要牵牛鼻子”。重复教育是“三个控制”的“牛鼻子”!

  从1985年开始,一场清退复读生的“裁军风暴”席卷汨罗大地,经过反反复复几个回合,全市一举清退复读生1112名。为了巩固“控重”成果,汨罗市教体局像公安部门管理“户籍”一样管理“学籍”,同时制订了相关惩罚性措施,使复读生无“隙”可钻。重复教育控制住了,其余“两控”水到渠成:年度留级率不准超过3%,每班学生不准超过55人。

  “三个控制”的坚定实行,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迈出了决定性的第一步,同时促进了初中毕业生的合理分流,职高很快由冷门变为热门。

  紧接着,汨罗“以面向每一类教育,面向每一所学校,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为措施,加速素质教育的步伐。

目标管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导向护航

  从传统经验型教育管理的围城中走出来,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管理机制。

  从1984年开始,汨罗市教体局每年都要根据当年的主要工作制定全年目标管理方案。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党政目标管理和教育内部目标管理。前者是市委、市政府对乡镇的目标管理,内含教育地位、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巩固“两基”、农科教结合五大指标。教育内部目标管理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乡镇成人教育、普高教育、职高教育、教师进修培训“七个方面”,先定性,后定量,多次量化,奖罚分明。“七个方面”分为“评到校、评到班、评到每个教师”三个系列。评价指标体系由三率(入学率、巩固率、直升率)、基础学力(合格率、优秀率、生均分)和学生个性特长(德育典型、学科竞赛、科技作品竞赛,音体美劳特长及竞赛等)三大块构成。在项目设置和权重分配上,弱化应试和升学,强化素质教育,提高合格率、巩固率和个性特长权重。考核结果与校长、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聘、收入、评先评优直接挂钩。

  从1985年起,汨罗还陆续进行了一系列招生制度改革。1985年6月,首次将“体育”纳入初中毕业统考,以30分计入升学总成绩。1990年,在“中招”(普高、职高、中专)中给予各类学有专长的学生优惠加分。1992年,依据各乡镇的“办学水平”分配普高、职高招生名额。这样一来,各学校变升学竞争为办学水平竞争,进一步实现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换。

教学改革启动实施素质教育的内部活力

  教育目标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导航”“保驾”和“牵引”作用,但只有同步进行教学领域内部的改革,才能使素质教育成为教师主动的切实的教育教学行为。基于这一认识,汨罗在进行教育管理改革的同时,着重在四个方面抓了教学领域的改革。

  一是德育工作做到地位落实、组织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措施落实,并享有“一票否决权”。二是广泛动员、组织中小学教师围绕素质教育开展教研教改活动,让教师迅速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让95%以上的学生获得科学有效的学习。自1988年以来,全市100%的中学和中心小学选定了教改课题,绝大部分教师参加了教研教改活动。三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成立多个学科兴趣小组和课外科技活动小组,让学生走出课堂,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四是建立一系列有关教学改革的制度,形成教师队伍人人必须参与教研教改的机制。

  从1984年开始,经过12年的奋斗,汨罗在全市范围内推行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小学生合格率98.5%,初中生合格率97%,普通高中学生合格率99.5%,职业高中学生合格率100%,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合格率98.8%,中小学音体美劳课程开出率100%,在校学生犯罪率为零。先后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市,全国第一批“两基”验收合格县市,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县市。

  汨罗素质教育在全国走红,使汨罗成为中囯教育考察之旅的黄金线路。从1996年起,全国掀起学习“汨罗素质教育经验”的热潮,先后有20多万人次到汨罗学习取经。

  (汨罗1988年县改市,教育局也几次更名,为表述方便,文中统一称“汨罗市”“汨罗市教体局”。)


  主要参考档案:

  20号全宗永久第335卷

  《求是》

  《人民教育》

  《中国教育报》

  《湖南日报》

  《湖南教育报》

  《湖南教育》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