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县市专栏
档案里的汨罗①|73年前的今天,湘阴和平解放
编稿时间: 2022-07-26 10:01 来源: 汨罗市档案馆 
 

开栏的话  

档案,是历史的记录,是岁月的记忆,是发展的见证,是社会的财富。汨罗市档案馆现存有19万多卷(件)档案,是汨罗的记忆宝库。虽然我们无法亲历汨罗发展的每个重要时刻、每次重大变革,但我们可以从馆藏档案中触摸风云激荡的历史体温,感受激烈跳动的时代脉搏。为了让馆藏档案活起来,充分发挥其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汨罗市档案馆和“新汨罗”联合推出“档案里的汨罗”专栏,以时间为脉络,让卷帙浩繁的档案穿越尘封的岁月,揭秘案卷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经纬,全景式展现汨罗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使全市人民从刻满时代烙印的档案中,感受汨罗历史的变迁,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敬请垂注。

 1949年7月25日,在湘阴(汨罗)的历史上,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积极争取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时任湘阴县县长吴剑真向全省发出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湘阴实现和平解放。

湘阴和平解放不用一枪一弹,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是一场考验共产党人智慧与胸怀的暗战。汨罗档案馆多份馆藏档案,揭秘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始末——

庆祝湘阴和平解放 蔡乃轩作

地下党组织为湘阴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6年1月,遵照八路军南下支队(部队入湘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员王震、政委王首道的指示,“救国军”第六支队决定派遣一批干部战士回湘鄂赣地区开展地下活动。2月1日,六支队龙瓒(今汨罗川山坪镇人)等人受命回到家乡,由于保长龙福生告密,被捕关进湘阴监狱。6个月后,经国民党元老仇鰲(今汨罗古培镇人)和国民党湘阴县政府军法秘书刘康世等人营救出狱。

1946年7月初,在中原突围战斗中被打散的原中共湘阴县委书记李成铁,经组织决定,改名李同文,偕警卫员黄金堂回到湘阴白鹤洞(今汨罗弼时镇),以做鞭炮生意为掩护,往来平江与湘阴之间,寻找潜伏下来的中共党员。中秋节那天,李同文在川山坪与出狱不久的龙瓒不期而遇,此后经常在一起商量地下工作。4个月后,通过考察,他们恢复了1945年入党的周德生、周春初、彭海涵等11人的党籍,成立了湘阴县第一个党支部—白鹤洞支部,龙瓒任书记。

白鹤洞党组织的建立,其影响已秘密地波及全县各地,到1948年冬和1949年春,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此时,川山坪白鹤洞地区的党组织已自成系统,直属省工委领导。另有高家坊、塾塘乡、和丰垸、齐贤滩、同丰垸的党组织相继建立,并不断地发展,各成系统,各有其上级组织领导。1949年入春后,中共湖南省工委决定,将龙瓒、任纪汉(今汨罗川山坪镇人)、彭国梅各自领导的8个支部统一起来,成立中共湘阴县区工作委员会。同年5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指示,取消中共湘阴县区工作委员会,成立中共湘阴县工委,任纪汉任工委书记,龙瓒任副书记,彭国梅、任永骏(今汨罗川山坪镇人)为委员。至此,全县各地的党组织统一起来了,在县工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湘阴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统一战线为湘阴和平解放凝聚了合力

1949年4月,中共湘阴县工委根据省工委的指示,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成立党组织领导下的革命群众团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国民党当局的“三征”(征兵、征粮、征税),开展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斗争。不到半年,全县各地组建了新力知识青年联谊会、湘阴县中心镇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谊会、10个乡学生联谊会和8个乡学联。这些进步组织,有的是在共产党员的直接领导下组建的,有的是在党组织的间接支持下组建的,有的则是在周边环境的影响下组建的。尽管情况各异,但宗旨和目标是一致的,他们组织起来后,形成了一股紧跟时代步伐前进的力量。

1949年5月,中共湘阴县工委决定以各地组织的学联作基础,组建党的秘密外围组织“解放社”。先后组建了工人解放社、农民解放社、店员解放社、知识青年解放社、妇女解放社。河市乡 (今屈原管理区河市镇) 黄文自觉行动起来,串连学生黄珏和教师欧阳泽鸿、欧阳治平、黄继文等人,成立了湘阴人民解放社,黄文任主任。

1949年入夏,国民党积极调兵遣将云集湘阴,企图沿汨罗江设防,阻止解放军向长沙进攻。而此时的湘阴县县长粟日初,称病告假,离开湘阴返回了邵阳老家。     

在此情况下,仇鳌对家乡的新任县长人选非常关注,经过慎重考虑,将曾留学日本,与共产党有过多年联系的吴剑真推荐给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

中共湘阴县工委得知吴剑真即将出任湘阴县县长的消息后,书记任纪汉、副书记龙瓒来到铜盆清溪桥(今汨罗弼时镇)吴剑真家。经过交谈,他们了解到吴剑真倾向人民一边的政治立场,但对接任县长有顾虑,担心情况复杂无法控制局面,经费困难无力应付各项开支。任纪汉表示县工委大力支持他赴任县长,并协助解决有关问题。吴剑真听后决意应允,并准备上任。

1949年5月,程潜任命吴剑真为国民党湘阴县县长。

吴剑真接任县长不久,任命任纪汉为县政府职员,可自由出入县城。接着,任纪汉与吴剑真一道,对在县政府任职的70余名成员逐一进行甄别,对坚决与人民为敌的顽固分子予以撤换,并将解放社和学联的骨干分子王凤桐、刘曼世等安排到县政府担任科长、机要秘书,协助吴剑真控制要害部门。对中间分子,则分别派人做劝导工作和策反工作,动员他们靠拢人民,走光明大道。

任纪汉的积极工作和吴剑真的深明大义,使湘阴和平解放的有利局面迅速形成。

武装斗争为湘阴和平解放吹响了号角

1948年底,中共湘阴县工委决定组织和支持建立地方人民武装队伍,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为湘阴和平解放吹响了号角。

1948年11月,策动争取国民党部队哗变的杨建加入共产党,12月,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联络部安排他回湖南组建地下武装。1949年初,杨建在长沙串连左雄、李建勋等大学生,酝酿组建地下武装。2月中旬,杨建在家召开核心领导成员会议,作了三条决议:一是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湘赣挺进纵队;二是派李建勋去香港,通过《华商日报》的地下工作人员向华东军区汇报工作进展情况;三是派王仲儒回其母校—精练职业学校,借收发报机一部。后又通过各种途径,串连国民党的退役军官和经解放军教育以后资遣回乡的10多名军官,参加挺进纵队。随后,在吸收一批贫苦农民、窑业工人参加湘赣挺进纵队的同时,收编了各地的游散武装。5月底,华中局指示,将湘赣挺进纵队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中军区江南地下第4军第11师,任命杨建为师长兼政委。

1949年5月,中共湘阴县工委利用副书记龙瓒与吴剑真的密切关系,分工龙瓒组织建立党领导下的地下武装队伍。5月中旬,龙瓒将串连发动起来的湘阴、平江的近100名成员,集中于平江向家市化名楼,正式成立第一个迎接湘阴解放的武装—湘北人民自救军,龙瓒任司令员兼政委,吴剑真任副司令员,周葛任参谋长,陈元伯任政治部主任。湘北人民自救军活动于湘阴、平江和长沙交界处,至湘阴和平解放,已发展为6个团,600余人。1949年春夏间,新市街(今汨罗市新市镇)工人刘养清和失学青年张定国等人自发组建了湖南游击队第一纵队第二支队(简称湘游二支队),刘养清任支队长,张定国任副支队长;同年夏日,黄文等人在不断扩大解放社力量的同时,策反河市乡、桃林乡、九穆乡和祗园乡的自卫队,成立湘北人民解放军汨罗支队,黄文任司令员,黄珏任参谋长。

1949年7月,中共湘北工委书记谢介眉专程到湘阴,就“保护好铁路桥梁,迎接解放”作安排。此时,国民党反动当局调动两个工兵营,往返长沙与汨罗站,阴谋毁桥破路,妄图阻止解放军南进。根据县工委决定,党组织领导和支持组建的各武装队伍,布防于铁路沿线,并制定了奇袭敌军列车的战斗方案,由龙赞任总指挥,分四路行动。一是由龙瓒到平江,调湘北人民自救军平江支队参战;二是由区工委负责人吴树言(今汨罗川山坪镇人)到文家乡,请江南地下11师派力量支援;三是由陈元伯到川山坪火车站,策动站长王福僧和副站长孔令美参加行动;四是由刘绍成、刘长庚选择奇袭地点。

7月20日晚,王福僧报告,敌764次军列将于21日凌晨通过川山坪。湘北人民自救军第一团部分队伍、新力知联以及解放社部分成员,连夜进入川山站南面彭家坳的原定伏击地点,卸掉部分铁轨,江南地下11师留守处30余人也随后赶到。去平江的龙瓒带领湘北人民自救军的龙国梁、龙飞两名战士在途中受阻,不能按时返回行动地点,县工委决定战斗由吴树言指挥。

21日凌晨1时左右,敌764次军列载着58军一个团的兵力,急速驶入彭家坳,通过被破坏的铁路路段时,前三节车厢脱轨,列车陷于瘫痪。吴树言一声令下,枪声和呼喊声吓得国民党军惊慌失措,弃车而逃。

这次伏击战,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我地下武装的军威。敌人误以为我解放大军已进入湘阴,便于22日、23日纷纷向南逃窜,缓和了湘阴境内的紧张局势。

川山坪战斗之后,江南地下11师也抽调了一部分兵力,布防于铁路沿线,多次粉碎国民党部队炸毁铁路桥梁的计划。

迎解活动为湘阴和平解放扫除了障碍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南进以后,湖南解放在即。中共湘阴县工委遵照省工委的指示,开展迎接解放的各项活动,为实现湘阴和平解放营造氛围,扫除障碍。     

在县工委的组织领导下,各级党组织和各学联、解放社等进步组织,通过印发宣传资料、集会和平民学校、夜校、补习班等形式,宣传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党的政策和主张,揭露蒋介石倒行逆施的种种罪行,从政治、经济、军事、人心等方面,阐明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的道理,号召大家面向光明,面向未来,迎接解放。

1949年5月,县工委书记任纪汉与在县城进行地下工作的县工委委员任永骏、彭国梅商议,支持解放社和学联的骨干分子,组织了一场打击“八大金刚” ( 20世纪40年代末的湘阴县城,有以县参议长刘爱山为首的“八大金刚”把持着党政财文大权,是一伙反共的顽固分子)的斗争。在革命形势的威慑下,经过一系列的斗争,邪恶势力开始分化瓦解。      

7月22日,任纪汉组织中共湘阴县工委在川山坪一所学校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解放湘阴的重大问题。会议一致认为,解放湘阴有4个有利条件: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向湘北和湘西南挺进,7月5日解放了临湘,18日解放了平江,20日解放了岳阳,国民党驻湘阴的所有部队早已撤离县境;二是经过各级党组织的统战策反工作,县内的国民党地方自卫队,大多数向地下武装投诚;三是国民党县、乡政府官员中大多数有所觉悟,决意弃暗投明,极少数顽固分子有的已潜逃,未逃的也被孤立,已经失去抗衡能力;四是全县有三分之二的地区是在地下党、解放社和地下武装的控制之下。为此,县工委作出决定,由张煜、任纪汉、任永骏进入县城,动员县长吴剑真公开宣布起义。

7月23日,张煜、任纪汉、任永骏等到达县城,与吴剑真举行会谈,敦促他通电起义,吴剑真欣然应允,并共同商定相关事项。

7月24日,湘北人民自救军司令员龙瓒命令政治部主任陈伯元率第一团星夜开赴湘阴县城。下午4时许,刘少成团长率第一团部分队伍到玉池寺前集合,陈伯元向全体人员宣读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城政策》。旋即由龙维臣、龙望璋带路向湘阴县城进发。黄昏前,在白水附近又会合了驻扎在团山舒陶家大屋(今汨罗神鼎山镇)的郑少清部一中队。队伍赶到牛口塅黄板桥已是半夜时分,为了不惊扰百姓,队伍在农家门口依墙席地而坐,作短暂休息。翌日拂晓,队伍抵达湘阴县城北门外的一个菜园子。为避免迁回,陈伯元等人进城向龙瓒作了汇报,龙瓒立即出城将队伍带到事先安排好的地方,休息待命。

7月25日,吴剑真向全省发出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政府。江南地下11师师长杨建率领11师官兵,从文家乡出发,经过4个小时的急行军,于9时许浩浩荡荡从县城东门入城。当日,地下党和地下武装顺利接管湘阴县城,湘阴宣告和平解放。(27日,湘北人民自救军也开赴县城参加接管)紧接着,县工委召开会议,成立以吴剑真任主任,张煜、彭国梅任副主任,任纪汉、龙瓒等为委员的湘阴县人民政治临时委员会,下设秘书、军警、民运、宣传四个办事组,全面开展工作。

8月2日,华国锋率领南下工作团第一大队第五中队112名队员,配合以团政委王衍铎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159师475团一个营的指战员,进入湘阴县城。至此,地下党、地下武装及各进步团体与南下工作队、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会师。


1949年8月4日,中共湘阴县委成立。县委书记华国锋(中排左三)与县委机关干部合影。汪鹏供图

8月3日,华国锋在文庙主持召开各个方面人员参加的大会,庄严宣布正式成立湘阴县人民政府,替代湘阴县人民政治临时委员会,张国权任县长。4日,撤销县工委,成立中共湘阴县委员会,华国锋任书记,王一平、戴彦任副书记。

 主要参考档案:《中国共产党湘阴历史》《汨罗党史人物传》《红色篇章》《汨罗报》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