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潘刚强先生散文新著《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一下子就惊艳了业界,获得了普遍赞誉。个人认为,这部历经近20年打磨的首部汨罗江人文地理专著,添写了岳阳《水经注》,勾勒了江畔英雄谱,吟诵了山水田园诗,展示了民俗风情画,留下了文化思想篇,做到替汨江立传,为文化增信,必然会让拥有“蓝墨水的上游”美誉的汨罗江光芒永生不朽。
一、描山绘水、追根溯源,展现了风景之江的独特风采。
人类对于山川河流的认知,永远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求索之路。全长253公里的汨罗江,流淌千古,涛声依旧,但很多人对其并不熟悉,何称汨罗,何为源头,何为平江等,要么不知其然,更多不知所以然。潘刚强先生自幼生长在汨罗江畔,从汨罗江中游走到下游,一走就是几十年;为了研究汨罗江,更是30多年如一日,勤勤恳恳,孜孜矻矻,进行了逐条逐段的实地考察,逐村逐乡的实地调研,逐山逐水的深入研究,采取“追根溯源”的务实方式,对汨罗江流域山水逐条逐项的梳理、熟悉、掌握、阐述、论证,体现出一位人文地理作家的严谨作风与求真态度,也让我们对汨罗江流域的山水舆图有了清楚了解与准确把握。比如写山,从汨罗江入湖口的磊石山入笔,顺江而上,凤凰山、玉笥山、玉池山、神鼎山、飘峰山、智峰山、九峰山、将军山、腾云山、梧桐山、幕阜山、冬桃山、连云山、福寿山、石牛寨,直至源头的黄龙山,山山如数家珍;比如写水,从汨罗江入湖口倒溯,主要支流的罗水、昌水、汨水、纯水等,二级支流 、三级支流,以及河伯潭、回龙门、双江口等水域,条条追根溯源;比如沿江沿岸的地名,伍公市、戴家岭、将军山、安定桥,等等,一个地名一个故事,引人入胜,让人茅塞顿开。在作者对河流追溯中,并辅以现场照片132张,图文并茂,将汨罗江流域的山水林田湖草沙、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如一副绵延千里的巨轴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感受到汨罗江流域的山水之奇、风景之美,同时也让人感受呵护碧水青山的时代之问、肩负之责。
二、述古道今、观风察俗,彰显了文化之江的深厚底蕴。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说过:“但凡爱国之心,人不可不有,若不知本国文字、历史即不能生爱国心也。”潘刚强从小在汨罗江畔长大,当过知青、工人、教师、党政机关干部,笔底波澜,胸中社稷,怀有强烈的爱乡爱国之情;而汨罗江又是一条文化之江、风俗之江、思想之江,当两者激情相遇,文化便如汨江之水,在笔下键盘奔涌,在字里行间浸润。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言:从渊源考到山水志、风土记,采纳文学采风、影像拍摄、水文勘查、史志考究等最新研究成果,全流域、广视角打捞民间记忆碎片。诗歌、故事、影戏、祭祀、新闻媒体、影视纪实、文学艺术、百业工匠,那些似曾相识而又悄然消逝的民风习俗,还有那些曾经光辉灿烂的地理标识,当然更有依然芬芳四溢的美食佳肴,令人眼花缭乱而又心花怒放。且看他笔下的非遗项目,从世界级非遗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到国家级非遗长乐故事会、平江九龙舞,再到省级非遗新市中秋烧宝塔、平江花灯、皮影戏、谷雨烟茶等,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他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书中展现了经典诗词99首、景观对联56副、方志史料36例,让人如食甘饴、如饮醇醪;特别是他对汨罗江文化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从诗祖屈原、诗圣杜甫、诗宗黄庭坚“一江三圣”,到胡天游、向曾贤、左宗棠、郭嵩焘、李元度、张岳龄,再到现代的余光中、韩少功、熊育群等,汨江文脉如大江之水浩浩汤汤,沿岸文人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让这条流量不算大、流程不算长的河流享有“蓝墨水上游”的盛誉,更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化之江的名副其实。本书是继散文集《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人文密码》之后,潘刚强先生的又一散文力作,开阔的思维、缜密的逻辑、灵动的笔触、充分的论证,洋溢着湘楚文化的浓郁气息,不仅为地理专著,也为人文精品。
三、由表及里、扬风扢雅,凸显了精神之江的思想魅力。
与岳阳楼一样,汨罗江也是岳阳乃至湖南的文化地标。岳阳楼是楼以文名、文以楼传,一篇《岳阳楼记》让其名垂千古;汨罗江也一样,不仅是一条风景之江、文化之江,更是一条精神之江、思想之江。所以,潘刚强先生坚持天人结合,知行合一,溯汨罗而上,探诗歌源头,悟思想精髓。从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上下求索精神,到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心忧天下精神,从黄庭坚“山行还乡”对话汨罗江崇尚忧国爱民的人格,到艾穆不徇私情抗疏上谏的倔强;从郭嵩焘“清醒看世界”求有益国家的大勇,到仇鳌为国为民肝胆相照的大义,等等,无不雄辩证明,汨罗江用她精神的乳汁,滋养了一批批、一代代忧国如家、胸怀天下的优秀儿女,孕育形成了求索精神、忧乐情怀、骆驼精神、平江起义革命精神等,为“先忧后乐,团结求索”的岳阳精神厚植了鲜明底色,打下了坚实基础。汨罗江也因此成为一条思想之江、精神之河。这也许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伟力,在四次“湘北会战”中,汨罗江儿女用血肉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天岳幕阜山抗日防线被世界军事史称为“日本侵华的悬崖”。所以在文章中,潘刚强先生无时不在诠释这种精神与思想,从书名就可看出作者用意——“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追赶太阳”不仅是字面上对“汨”的字面解释,更是一种思想揭示,一种精神引领。从发展角度讲,“追赶太阳”就是一种守正创新、与时俱进。正如作者所言:当我们记述汨罗江追赶太阳的行迹,探究山川河流万物生灵的变迁,追忆前人先贤与生俱来的奋斗历程,特别是近百年来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坚持以其生命之源、活力之本,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做好水文章,保护水生态,优化水环境,建设水文明,成为新时代走向未来的重要课题。诚如斯言,只有善于观察时代、把握时代,才能赶上时代、引领时代。这,或者正是流入新时代的汨罗江流向未来的必然走向。
追赶太阳,汨水生辉;文化自信,薪火传承!
(作者系岳阳市档案馆党组书记、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