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全国档案系统人才队伍,2022年6月,国家档案局印发通知,在全国档案系统开展国家级档案专家、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和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以下简称“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启动新时代人才强档工程。
经过严谨的申报、审核、推选、评审程序,近日,150名国家级档案专家(其中领军人才50名)、229名国家级档案储备专家、750名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780名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人选已正式确定。这“三支人才队伍”将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弘扬优良传统,发扬工匠精神,以昂扬奋进的姿态投入到档案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事关长远 意义重大
——着眼档案事业长远发展,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慎重决策
千古兴业,关键在人。
“加快推进档案人才培养,提升档案智力支撑能力”“实施人才强档工程,加大多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建立梯队合理的档案人才队伍”……《“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对加快档案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明确要求。
为将规划要求落到实处,2021年10月,国家档案局决定正式启动人才强档工程,开始着手国家级档案专家队伍选拔工作。选拔工作方案很快被递交给国家档案局局务会议讨论。“我们应该从档案强国建设的战略需要出发,谋划档案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不仅要素质过硬,还要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关注当下所需,更要着眼长远,仅建设一支专家队伍还不够”……一个个如上的思考,在3次局务会的热烈讨论中逐渐形成一条条成熟的意见,将选拔对象从“一支人才队伍”扩大到“三支人才队伍”则成为最终决策。这个在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历史中从未有过的创新之举也随之拉开了帷幕。
可以说,开展“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是国家档案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档案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是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推动档案事业长远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档案系统队伍建设短板弱项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档案事业治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档案资源深度开发、中国档案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都对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与事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国档案人才在总量和结构上仍存在短板。人才兴则事业兴,抓人才就是抓根本,在一定意义上,中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水平取决于档案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档案学届资深专家冯惠玲表示,此次人才选拔工作不仅使一大批优秀档案人才脱颖而出,形成标杆、示范和引领效应,同时开启了档案事业抓人才、重人才、育人才,以人才强档案事业的新征程。
“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时间跨度长、覆盖范围广、组织难度大,事关长远、意义重大,必须细之又细、慎之又慎。
为此,国家档案局先后召开馆局务会会议、馆局长碰头会、专家座谈会、专题工作会总计10余次进行认真研究,谋划整体工作组织实施、制定选拔工作方案、细化评审工作方案。
仅选拔工作方案的制定,国家档案局就组织召开了3次专家座谈会征求意见。来自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部门、高校、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就档案人才选拔的范围、条件、标准、程序等进行认真研究、反复讨论,初步形成选拔工作方案。之后,又分别在国家档案局各部门各单位和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后经馆局务会会议通过,报中央办公厅批准。
2022年6月,《国家档案局关于做好国家级档案专家、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和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选拔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印发。国家档案局结合工作实践要求,合理设置目标任务、专业领域、选拔条件、工作程序,提出2022年将在全国档案系统选拔国家级档案专家150名左右(其中领军人才50名左右)、国家级档案储备专家300名左右,选拔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800名左右、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800名左右。
选拔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和人才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以“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建设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人才队伍为目标,旨在遴选为档案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档案人才、青年档案业务骨干,激发档案人员神圣感、荣誉感和事业心,建设一支高素质档案专家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推动档案事业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促进档案技能人才队伍专业化水平提升,挖掘和培养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青年业务骨干,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人才支撑。
国家级档案专家(领军人才)、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玉虎充分肯定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他指出,国家档案局首次评选“三支人才队伍”,符合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内涵与规律,是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充分体现,是我国档案事业保持朝气活力、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组织保障。
精心组织 逐级推荐
——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加强统筹管理,抓好组织推荐
《通知》印发后,在全国档案系统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开展人才选拔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对全国档案工作者将起到极大激励作用,将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次人才选拔工作不同于以往,在顶层设计阶段便体现了“三个突出”。
——突出工作实践。工匠型人才队伍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精通本专业岗位的业务技能,确有一技之长或绝技,得到本单位、本地区广泛认可。同时提出,选拔的人才要善于攻坚克难,解决实际问题,运用自己掌握的技术技能,在推动档案工作技术创新上作出积极贡献,或带领团队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
——突出专业化。国家级档案专家设立了档案法规标准等6个专业领域;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按照档案工作收、管、存、用等业务环节,分为档案整理鉴定等6个专业类别;青年档案业务骨干重在培养和引导个人在档案业务上全方位发展,以便他们能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发掘专业特长、不断成长,因此未特别设置专业领域。
——突出广泛性。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部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从事档案工作、档案教学、档案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含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均可参加。同时,第一次明确全国从事档案服务的民营企业档案工作人员也可参加工匠型人才的选拔。
按照《通知》要求,结合选拔工作特点,各地方和有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认真组织人选推荐工作,有的还在本单位、本系统开展“三支人才队伍”人选的先期工作。
例如,福建省档案系统举办首届数字工匠技能大赛,决赛获奖个人将作为下一届省级“档案工匠”候选人,成为福建省推荐申报“三支人才队伍”选拔的重要候选对象,极大增强了全省档案工作者的职业获得感、荣誉感和自豪感。
浙江省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选拔有效地激发了全省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事业心,很好地营造了争先创优、重视人才、关心人才的浓厚氛围,对激励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提升和高素质档案人才队伍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江西省档案局积极动员全省各级档案工作人员踊跃申报,并表示此次人才选拔工作十分必要,专业领域设置覆盖面广,基本涵盖了所有档案专业人才。同时,也启示省档案局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理论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四川省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档案局此次选拔“三支人才队伍”,队伍数量设置科学合理,对于地方档案部门专家人才库的建立具有借鉴和示范意义。此外,设置国家级档案储备专家是一大亮点,可以作为调整补充,有利于专家队伍的科学管理和长远发展。
一位参与此次选拔工作的人员表示,选拔工作中最具有挑战性的就是审核整理成千上万份申报材料,核验相关印章、证明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因为每一份材料都涉及申报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全程都不能有丝毫疏忽。
据统计,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家档案局、中央部委、中央企业、军队、学界等37家推荐单位,共推荐申报国家级档案专家382人、工匠型人才827人、青年档案业务骨干835人,总人数达2044人。如此规模,开创了行业先河。
严把标准 优中选优
——坚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既不“拔苗助长”,也不降格以求
选人用人,标准是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已成为新时代的选人用人标准。
纵观“三支人才队伍”的选拔条件,虽各自有所差别,但有两个条件却是一致的。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做到“两个维护”,遵纪守法,作风正派,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没有违法违纪行为和个人诚信不良记录。
对于这两个条件,国家档案局人事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严把政治关、廉洁关、道德观,是此次人才选拔标准的“硬杠杠”,不可突破。要防止“带病推荐”“带病当选”,这既是中央关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有关规定,也是确保档案人才队伍纯洁性的必然要求。
2022年9月22日至24日,“三支人才队伍”选拔工作进入关键环节——召开人选评审会议。来自国家档案局和有关中央部委、中央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33名知名档案专家集中时间、集中地点、集中精力共同对2044名申报人员逐一进行评审。
评审工作,既要坚持高标准,又要保证高质量。
“严格对照选拔标准条件,坚持优中选优;坚持公道正派、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照评审要求和程序开展评审,确保客观公正地作出推荐和评价。”评审委员会动员部署会上,中央档案馆馆长、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对评审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真正把学术水平高、业界有公信力影响力、大家公认的专家选拔出来,把从事档案修复等技术能力强、有拿手绝活绝技的工匠型人才选拔出来,把专业素养好、发展潜力大的青年档案业务骨干选拔出来,在全国档案系统树立典型、树立标杆,引领和营造加强学习、钻研业务、服务档案事业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
事关档案人才队伍配齐建强,事关档案事业发展后继有人,对于此次评审,33名评审委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此次评审分为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设置了专家小组初评、推荐介绍提名人选,评审委员会集中评议、无记名投票等多个评审程序。
评审中,评审委员们对申报人员学术成果、业界影响力等焦点议题的讨论非常激烈。
有的申报人员曾发表了多篇学术成果,在学界具有广泛影响力,但近几年学术成果较少,引发了评审委员对其是否满足选拔条件的讨论。经过激烈讨论,评审委员们达成一致意见,即,要综合考虑申报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学术成果或业界影响力,坚持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进行评审。
3天时间里,全体评审委员坚持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认真审看每一位申报人员的材料。大家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充分讨论、严格把关,审慎负责地投下每一张选票,体现出了极端负责的职业精神和细致扎实的工作作风。
从最终公布的入选名单看,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和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这两只队伍的人数并未达到最初设定的800名。
对此,国家档案局人事司相关负责人回应,评审过程中,专家们坚持严格把关、优中选优、宁缺毋滥,不降格以求,这既是对档案人才负责,更是对档案事业长远发展负责。
兰台英才 事业中坚
——梯次有序、结构合理,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经过严格的组织申报、单位推荐、集中评选等程序,1909名兰台英才于百万档案工作者中脱颖而出,他们是新时代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更是新征程全面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的组织保障。
仔细分析评选结果,可以看到,此次人才选拔工作充分体现了广覆盖、高素质、专业化、结构优等特点。选拔出的人才符合档案工作实际、满足事业发展需要,可以说是一支梯次有序、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档案干部人才队伍。
——广覆盖。此次入选“三支人才队伍”的档案人才来源广泛,从横向看涉及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从纵向看上至中央和国家机关,下至各省、市、县所有档案部门。推荐单位覆盖多个社会主体,既有机关、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也有军队、人民团体、民营企业等。政治面貌既有中共党员、共青团员,也有民主党派、普通群众。所选人才既有在职的档案工作人员,也有已退休的档案工作人员,充分体现了选拔工作的广泛覆盖性。
——素养高。选拔出的“三支人才队伍”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绝大多数档案人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受到档案专业系统培育。其中,国家级档案专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58%,博士研究生为40人,其中93%是档案专业博士,国家级档案专家中拥有正高级职称的专家占比70.1%,其中档案系列正高级职称(研究馆员)占比45.3%,这些专家均在核心期刊发表档案专业论文4篇以上,出版档案学术专著2部以上;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88.5%,拥有副高级职称的人才占比37.8%;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61%,其中博士64人,80%属于档案学、历史学等相关专业博士,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安徽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等13所高校档案学一流专业。这些人中,有曾获得近百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国家发明奖的档案保护专家,有全国档案修裱领域的学术权威、大国工匠,有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撰写的咨政报告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学术带头人,也有数十年如一日醉心于满文档案保护利用的“绝学”大师……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并重,让选拔结果得到了广大档案工作者的一致认可。
——专业化。选拔工作中,国家级档案专家设立了档案法规标准、档案收集鉴定、档案保管保护、档案编研开发、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学理论研究6个专业领域;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分为档案整理鉴定、著录编目、档案修复、仿真复制、数字化加工、开放利用6个专业类别。6个专业领域、6个专业类别涵盖了档案工作的所有业务工作内容、涉及了所有业务工作环节,在全面满足事业发展需要的同时,突出体现了所选人才的高度专业性。
——结构优。从年龄结构看,入选国家级档案专家的人员平均年龄为54.2岁,入选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的人员平均年龄为47.8岁,入选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的人员平均年龄为38.6岁,组成了一支老中青搭配、传帮带有序的档案专业人才“国家队”。从来源结构看,来自基层一线的档案人才占比超60%,来自民营企业的档案人才占比接近10%。选拔工作更加倾向基层档案部门,同时有力兼顾了民营企业,人才来源结构得到最大程度优化,队伍能力素质得到有效保障。
珍惜荣誉 奋进未来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入选的档案人才将矢志档案强国建设
“这是对一名档案科技工作者的信任,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誉,同时也给自己更好地服务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入选国家级档案专家后,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馆员荆秀昆深感振奋。
“此次人才选拔工作覆盖到了民营企业,对我们企业档案工作人员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给了我们信心和底气。从没想过官方的专家评选能够将民营企业也纳入在内。”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档案室主任田芳容难掩激动。
放眼未来,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档案馆馆长赵东霞信心满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精神,把档案工作作为奋斗终身的崇高事业来追求,以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的智慧和力量!”
……
投身兰台赢得国家认可,崇高荣誉化作奋进力量。新入选的档案人才备受激励、深受鼓舞、干劲十足,纷纷表示要化荣誉为行动,更好服务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句句激动人心的话语,一段段掷地有声的感言,真情描绘出了“三支人才队伍”一个个可敬可爱的兰台形象,生动刻画出了一个个顽强拼搏的奋斗身影。
纵观此次评选出的“三支人才队伍”,国家级档案专家包括50名领军人才,虽然人数最少却无疑是战斗力、影响力最强的第一方阵。他们在事业发展中“四两拨千斤”的引领作用和“关键少数”的带动作用,无疑是重中之重。此次当选的国家级档案专家和领军人才们一致表示,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积极投身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
“作为一名从事档案保护科学研究39年的科技工作者,我将踔厉奋发,推进解决‘瓶颈性’难题项目,推进绿色档案保护,推进档案修复保护工程科学化实施,并将更多精力集中于人才团队、人才梯队、工匠团队的培育。”档案保管保护专家李玉虎说。
档案信息化建设专家、中国石油档案馆副馆长王强表示:“我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发挥典型作用,深研档案业务,不断深化档案信息化理论研究,推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
时代发展,需要大国工匠;迈向新征程,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
此次人才选拔工作设立“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这支队伍,就是要旗帜鲜明地在档案系统掀起“弘扬工匠精神、争做档案工匠”之风,献热情于事业、铸兰台以匠心,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对此,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吉林省档案馆档案保护技术处副处长胡小松表示:“我将运用所学,解决工作中疑难问题,并积极培养修复人员,带新人、带队伍,提升修复人员实操能力。”
“我将记录好、服务好人民政协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过程,管好政协历史、讲好政协故事,助力推进政协机关档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全国政协办公厅秘书局档案处处长曹建峰表示,今后要将工匠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青年业务骨干是档案事业发展的后备军,未来可期。一直以来,国家档案局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工作,在政治上关心培养青年,在工作中锻炼使用青年,支持青年挑大梁、当主角。
此次选拔出的全国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大多为“80后”,年龄最小的“90后”只有30岁。可见,档案事业发展的后备力量逐步走向年轻化、专业化,一大批“80后”“90后”在兰台天地间大显身手,逐渐成为所在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面向未来,他们纷纷表示,将为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贡献青春和智慧!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办公室副主任罗娟对未来充满信心:“我将进一步加强档案业务研究,提升自身理论素养,充分利用好全国档案青年业务骨干这一平台,在档案理论和实践方面实现新的发展。”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张喜波表示,今后将精研专业、服务企业、放眼行业、开拓事业。山东省档案馆编辑研究处江心则将“在档案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用好人才 引领发展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伟大的时代,需要团结奋斗、自立自强的先锋队伍;崇高的事业,需要德才兼备、素质过硬的典型榜样。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一支支撑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队伍得以建立,一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档案强国建设的专家智库得以组成。
“三支人才队伍”评审委员们这样评价——
选拔出的国家级专家,可以有力推动档案事业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重大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和高层次人才支撑;选拔出的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可以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励全国档案工作者钻研业务、干事创业的热情,强化档案工作人员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神圣感;选拔出的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和培养价值,既可以激发青年档案工作者的奋斗热情,又为档案事业长远发展储备了数量充足、覆盖广泛的业务骨干和好苗子。
“三支人才队伍”已经建立,如何管好用好这“三支人才队伍”,使其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适应档案强国建设需要?对此,国家档案局进行了初步谋划。
——以制度管才。国家档案局正在积极推进“三支人才队伍”管理使用有关办法的起草制定工作,规范人才管理和使用,提高档案人才队伍质量和水平。
——以培训育才。搭建培训平台,对档案工匠型人才或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就某一档案领域进行培训,并邀请国家级档案专家授课。通过档案专家“传帮带”,青年工匠“跟学练”,以老带新,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让人才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尽情绽放。
——以项目用才。充分发挥国家级档案专家在科研立项、科技项目评审、职称评审等方面的指导把关作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并让青年档案业务骨干参与进来,帮助其快速成长。
管理和使用是发挥人才作用、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下一步,国家档案局将以强烈的人才意识,坚持科学合理管理和使用人才,真诚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此外,对于下一步如何发挥“三支人才队伍”的应有作用,助力档案事业发展,冯惠玲表示:“比荣誉更重的是责任,比已有成绩更重要的是继续进步和发展。随着档案工作知识含量、科技含量的不断提升,其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没有止境。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坚守挑战难题和敢为人先的勇气,是每一位档案人才保持能力在线的根基和长久支撑。”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三支人才队伍”将牢记初心使命,肩负历史重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档案工作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1月9日 总第3931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