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查询大厅 > 开放档案查询 > 援藏档案
忆援藏岁月
编稿时间: 2021-02-04 13:53 来源: 岳阳市档案馆 
 

 

作者:周金龙,现任岳阳市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第二批援藏工作队队员,任桑日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

回想起曾经的援藏岁月,在桑日的点点滴滴,如一帧帧影像历历在目。

1998年5月,作为第二批援藏干部,我和其他6名援藏干部到达桑日县,开始为期三年的援藏生活。

高原最难适应的是缺氧。我由于曾在新疆当兵六年,比较适应高原环境,基本上没有反应。其他的援藏干部就没有这么幸运,高原反应普遍较大。印象最深的是2000年初,我和查宜从北京出差返藏。中途乘坐大巴从青藏线翻越唐古拉山,从最高4900米慢慢往下走,车子晃荡晃荡,太阳晒得暖洋洋,正当我昏昏欲睡时,猛然看到旁边的查宜脸色蜡黄,嘴唇苍白。我心里咯噔一下,颤抖着手去摇他,他低声哼了一下,说:“我没劲了,给我根香蕉。”我慢慢喂他吃下香蕉,他感觉稍微好点。到当雄下车后,我立马带查宜到卫生所补充了一支葡萄糖,他才慢慢缓过来,顺利到达拉萨。

西藏物产丰富,风景美丽。感受最深的是陪同岳阳报社记者王和声到贡德林草原牧民家中采风。草原视野开阔,一望无际,一路上偶尔能望见一个黑色藏包。藏包是用牦牛毛织成的绳子编织成毯子作幕布搭起来的帐篷,是牧民的住所。车子行驶了很久,才到达牧民家中,也就是路边搭建的土坯房子,辽阔的视野范围内就这么两户人家。牧民非常好客,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现场制作酥油茶,拿出风干牦牛干招待我们。我们喝过茶后,屋前屋后参观了一圈。羊圈里的羊一看到我们靠近,就跳起来向我们冲来,还好羊圈拦住了。高原的羊一点也不温顺,反而有些凶猛。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凶的羊。在羊圈边上,牛屎、羊屎整齐垒在一起,上面长了许多漂亮的蘑菇,我们还采了一些炖汤,味道十分鲜美。高原上的物产真的非常丰富,有时不经意间还能收获惊喜,就像这次的蘑菇。

藏民十分淳朴,待人真诚。2000年,雅鲁藏布江下大雨,有一个村及麦田被水淹了。我们组织干部群众抢险救灾。干部、群众十分齐心,一个招呼,在家里的男男女女都出来了,不分你我,一起从河里把谷物抢回来,抢回来以后是谁家的就是谁家的,放在一起,做个标记,不存在有意地转移到自己的库里的情况。

通过抗洪,真正深入到老百姓家里去。藏民家当十分简单,一个铺盖,两个茶瓶,一点青稞酒,一个酥油桶,一个锅,一个床铺一个铺盖就这么卷起来了,衣服也很少,基本上就穿在身上。看到这些,我们深感使命深重。三年间,我们多方争取资金,修建友谊广场、岳阳路、学校、医院、招待所(岳阳宾馆前身)等,引进汉族教师,培训医护人员,建设基层卫生所,切实为藏民做了一些实事。这些事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干部群众对我们的工作十分肯定。

援藏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经历。高原严酷的环境,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坚强;牧民的虔诚、淳朴,让我心灵上受到洗礼。援藏中的所得、所思、所悟,是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根据周金龙部分采访录音整理)

周金龙(图左二)在桑日县修鞋摊前。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