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查询大厅 > 开放档案查询 > 特色档案
柳 毅 井
柳 毅 井
编稿时间: 2014-08-12 10:02 来源: 市档案局 
 

 “柳毅井,原名桔井,是君山五大古井之首,位于龙舌山山隅东侧。据唐代李朝威的《柳毅传》和民间传说:唐朝仪凤年间,书生柳毅长安赴考,落地还乡,路遇一年轻美丽的牧羊女子,满面愁容,自称是洞庭龙君的女儿,嫁与泾水小龙为妻,受尽折磨,特托柳毅传封家书。柳毅慨然允诺,星夜赶赴洞庭,按照龙女所言,找到君山南面的一棵大桔树,连扣三下,即有武夫出水拨浪指路迎接他从桔井下到洞庭龙宫,将书信呈交给龙王,使龙女得救。龙女感慕柳毅,情愿以身相许。正直善良的柳毅不愿施恩图报,又为避杀夫夺妇之嫌,乃婉言谢绝,只身回家。龙女更加敬重,追随不舍,几经周折,终成佳偶。自唐代以来,人们敬慕柳毅见义勇为刚直明快的品格,将《柳毅传》改编成话本、曲艺、戏剧,在民间广为流传,仅岳阳一带演出柳毅故事的剧本就有《龙女牧羊》、《柳毅传书》、《八百里洞庭》、《修书下海》等四种版本。洞庭湖区的人民更是称柳毅为‘洞庭王爷’,广修庙宇祭祀。人们又把桔井改称柳毅井,并在井台北后侧建传书亭”,井亭重叠,相映成趣,几经兴废,传至今日。

关于柳毅井的记载,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历史文献是北宋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他写到:“君山崇胜寺,旧楚兴寺也,有井,曰柳毅井。”由此可知宋代初期,柳毅井已经小有名气了。明代隆庆《岳州府志》称:岳州“诸井之著者曰柳毅”。同时有了传书亭的记述。清代光绪《巴陵县志》对柳毅井作了较具体的描述:“井湾有桔树,大五六围,枝干奇古,‘井出口丈许,有片石作底,凿数孔以通泉,石下深不可测’。1927年,蒋介石来君山游览,曾在柳毅井边驻足良久。以上记述,即说明柳毅井、传书亭的悠久历史,也说明柳毅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精神对人们影响之深。”遗憾的是传书亭毁于战争兵燹之中。

“1979年,岳阳市人民政府组织力量,遵循古建筑‘整旧如旧’的原则,维修扩建了柳毅井,在其原址上修复了传书亭,并于1982年11月15日公布为岳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柳毅井仍坐落在龙舌山东侧,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东南方向临龙口湖面,遥对朗吟亭,井台四周古柏、香樟、杜英、迎春……青葱苍翠,花香鸟语,环境优美。井台全用花岗石垒砌而成,台地面积40平方米,为上下两层结构。一层井台与地面平齐,通道自南向北呈斜坡度延伸7米至低于地面的二层井台,二层井台为长5米,宽3.5米的长方形,中央为井体,挂着由曹瑛书写的传书亭竖匾。传书亭双亭依偎,美观别致,令人很自然地联想到鸳鸯比翼,连理并蒂,忠诚爱情的幸福、温馨。”

“柳毅井长年不盈不涸,水质清冽纯净,据化验,水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是烹茶、酿酒的优质水,长期饮用,可以健康长寿。特别离奇的是井水长年高出湖面数米,且与湖水的升降形成明显反差:湖水上涨,井水反而下降,湖水退时,井水随之上升,使人百思不得其解,是君山自然之谜之一。”

“柳毅井和传书亭是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井亭依偎,浑然一体,似乎告诉人们:真善美是人们永远崇尚、追求的楷模,假恶丑必将遭到历史的无情唾弃。”这应该是其永恒的历史价值吧!”

摘自文物四有档案《柳毅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