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县市专栏
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情况调研
编稿时间: 2024-01-04 11:13 来源: 汨罗市档案馆 
 

  岳阳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产业、饮食文化、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重要内容之一,非遗档案则是非遗保护的重要表现形式和传承方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是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传统民族文化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举措,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加大非遗档案化保护研究力度,摸清我市非遗档案的家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加快文化强市、促进岳阳大城市建设;岳阳市档案馆2019年9月开始,组成非遗档案工作调研小组,先后到全市档案馆、文化馆、非遗中心、部分乡镇和非遗传习所,采取召开座谈会、情况交流、走访问卷、实地调查等方式对全市市级非遗档案工作整体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全市非遗档案的基本情况

  (一)政策扶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

  岳阳开展非遗工作十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不断创新非遗工作体制机制,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2017年非遗保护工作纳入了我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明确每年近1000万元文化遗产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在发掘、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资料,培养传承人,展示展演等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遗档案工作提出更高要求。2019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执法检查组调研巴陵戏、岳阳黄茶、临湘青砖黑茶、平江谷雨烟茶制作技艺保护情况。

  全市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极大地推进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及时保护和抢救了一批濒危的珍贵文化遗产及其档案资料,非遗档案从无到有,从单一的纸质档案到电子档案,种类不断丰富,不少档案文化历史价值深厚。

  制定了非遗传承人名录认定制度,提出了非遗传承人“名师传艺”支持计划,完善了考核机制、退出机制。“名师传艺”支持计划是岳阳市巴陵人才工程的重点人才支持计划之一,每位名师给予3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授徒。这一创新性举措有效地调动了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激情,健全和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链,科学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精神财富,推动了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

  (二)全市非遗资源较丰富,分布不平衡

  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以上非遗项目64个,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项即“中国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6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17项,市级非遗保护项目40项;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列入非遗“名师传艺”的名师29人。其中传统戏剧6项、传统音乐10项、传统舞蹈4项、民俗11项、民间文学5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5项、传统技艺18项、传统医药2项、曲艺2项、传统美术1项;岳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传统技艺、民俗、传统音乐三类项目为主,从岳阳市非遗项目名录看出,市直、平江、岳阳县、临湘、汨罗、君山非遗项目较多,其它县市区非遗项目较少,经开区、城陵矶新港区没有非遗项目。

  岳阳市非遗名录(市级)

人类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备注

市直

1

1

2

平江县

1

4

2

岳阳县

1

2

12

华容县

1

3

湘阴县

1

1

临湘市

1

2

4

汨罗市

1

1

3

8

岳阳楼区

1

3

云溪区

2

君山区

3

1

屈原管理区

1

经开区

城陵矶新港区

南湖新区

1

全市总计

1

6

17

40

  (三)全市非遗档案的现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资文化遗产档案是指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与保护而形成的各种形式和载体的档案资料;它是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多媒体等多样化手段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的一种真实、系统、全面的历史记录。

  非遗档案一般由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档案、非遗申报与保护档案、传承人档案组成;非遗档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非遗档案是保存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1.非遗档案类型与数量

  我市大部分非遗档案是2004年—2019年阶段形成的,其中实物档案866 件、纸质档案827盒、照片档案1547   张、声像档案163 盒、电子档案612.2G,汇编资料523 册。

  2.非遗档案保管保护现状

  我市非遗档案主要由各县市区文化馆(非遗中心)、传承人、档案馆、传承基地、相关企业等各自负责保管保护。其中有端午节、洞庭渔歌等53项非遗档案资料保存在各县市区文化馆(非遗中心),巴陵戏、花鼓戏非遗档案分别保存在市巴陵戏剧传承研究院、岳阳县花鼓戏传承研究所、临湘市花鼓戏剧团,十三村酱菜、君山银针、龟蛇酒制作技艺非遗档案资料保存在企业,张氏正骨术档案资料保存在岳阳市中医院,湘北山歌、洞庭全鱼席制作技艺档案资料保存在岳阳市群众艺术馆,二弦戏档案资料保存在南湖新区非遗中心,河市道情档案资料保存在屈原管理区文旅广新局。

  部分档案资料保存在非遗项目传承人处。如:洞庭渔歌传承人陈岳林保存的档案资料,有自1980年来收集整理的渔歌资料三百多万字、原生态渔歌曲谱、歌词近千首,渔歌表演视频、音频资料19.5G,整理编印了洞庭渔歌歌词、曲谱、专著论文等;九龙舞传承人姚大明保存的非遗档案资料有祖传龙谱、九龙舞艺术套路、龙制作方法、套路图案造型、伴奏器乐等。

  非遗实物档案主要保存在传承基地、传习所和传承人处。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实物档案保存在屈原纪念馆、九子龙屈原龙舟厂,长乐抬阁故事会实物档案保存在上、下市街传习所,洞庭渔歌实物档案保存在洞庭街道办事处等3处传承基地,岳州窑烧制技艺实物档案保存在岳州窑博物馆。

  部分非遗档案保存在各县市区档案馆。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共120 盒,屈原碑林401幅书法原件等非遗档案都保存在汨罗市档案馆。

  全市非遗档案都安排专人或兼职人员管理,有档案用房、档案柜、空调等保管保护设备,绝大部分保管完好,无破损、退变情况,一般有电子档案备份,个别企业非遗档案在改制时发生档案资料遗失现象。

  3、档案的开发利用现状

  (1)非遗传承形式多样。岳阳市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非遗档案进校园社区活动,在各项县(市)、区先后成立了53个非遗校园传承基地,利用非遗项目、非遗档案对学生开展培训。如:岳阳楼小学与岳阳市巴陵戏传承研究院合作,开设了巴陵戏表演普及班,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教学《百米长卷画汨罗》,“洞庭渔歌洞”拥有洞庭街道办事处、九华山小学、茶博城3处传承基地,2017年楼区开展了“欢乐潇湘•幸福岳阳•核心楼区”暨第七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万人唱渔歌”大赛。2018年与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洞庭街道办事处、九华山小学共同举办“洞庭渔歌”理论与演唱培训班,岳州窑烧制技艺纳入湖南理工学院教学内容,巴陵戏剧传承研究院与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合作,设立5年制巴陵戏大专班,在这些学习、培训中,非遗档案道具、视频、作品、照片等档案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

  (2)非遗档案展示展演形式多样。非遗档案展示展演是非遗传播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非遗不但走上了电视,而且还出国展演。如:巴陵戏《远在江湖》和舞蹈《水灵灵的洞庭湖》,双双荣获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巴陵戏代表湖南省参加2019年新年戏曲晚会,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观看,实现巴陵戏诞生400多年历史上又一重大突破。

  2017年2月,“湖南抬阁故事联盟成立暨全省首届抬阁故事文化节”被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非遗档案展示又一次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2014年、2017年岳阳巴陵戏赴土库曼斯坦、俄罗斯表演,巴陵戏的艺术魅力,赢得了高度赞扬。

  非遗表演进学校进社区活动。2017年楼区开展了“欢乐潇湘•幸福岳阳•核心楼区”暨第七届社区文化艺术节——“万人唱渔歌”大赛。2017年在九华山小学开展了“我们的节日---端午”渔歌进校园主体文化活动。2018年“我们的中国梦 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唱着渔歌去远方”洞庭渔歌优秀节目展演在东方红小学演播厅举行。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岳阳开展进校园来到活动县职业中专、明德小学、新长征小学进行展演。

  (3)非遗档案利用成果丰富

  我市在非遗档案的挖掘、研究、出版、宣传上取得很好的成绩。一是编撰出版《岳阳市非遗丛书》,目前已出版端午节(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抬阁(长乐抬阁故事会)已出版,在岳阳日报开辟了《岳阳文化遗产》专栏,介绍非遗工作,市档案馆出版了《洞庭湖200年档案》,张氏正骨术公开出版书籍4本,发表论文20多篇。二是数字化一批非遗档案资料,整理文字资料200多万字,收集非遗实物档案1000余件,收集照片1500多张,录音录像近300小时,登记民间艺人、工匠600余名。三是荣获荣誉颇多。《洞庭渔歌》获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金奖,九龙舞1991年参加岳阳国际龙舟节大赛获表演金奖和编导奖,巴陵扇中的《岳阳楼风景》、《八仙过海》画芯扇获第七届湖南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四是非遗产品种类繁多。岳州扇、临湘浮标、龙舟、岳州窑等非遗产品众多,而且远销韩国、日本、欧美等20多个国家。上海世博会选定岳州巴陵扇为赠送国内外贵宾的礼品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部门协商联动机制没有建立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档案部门作为法律主体之一的参与。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由文化部等 9 部委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其中不包括国家档案局。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小组包括文化局、旅游局、财政局、群艺馆、文化馆等单位,其中不包括档案馆。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权力和职责范围缺乏明确法律规定,没有档案馆给予有力的指导,在普查中形成的档案资料缺少规范性。

  岳阳市非遗保护与传承主要以各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非遗保护中心、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等文化部门为主,这些部门主要注重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对非遗档案工作则有所忽略;而大部分非遗档案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文化馆等文化事业单位保管,部分非遗档案散失在民间个人手中,不同县市区、不同机构和个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处置方法不同,造成归档范围、保管期限、保管条件、信息化水平等参差不齐,不利于资源整合和共享利用,档案部门参与、监督和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渠道不多,没有协商平台联通文化、档案部门,为档案保护、利用工作带来难度。

  (二)资源流失加快,传承后继乏人

  非遗项目传承人青黄不接。传承人档案市非遗档案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一些非遗项目,随着传承人的过世,档案将慢慢流失。如:九龙舞的套路、形式,道具制作的环节,龟蛇酒传承配方等,传承人作为商业秘密,不愿意共享,如果传承人过世,这些档案资料将会消失,这些珍贵档案需要及时抢救。

  (三)缺乏长效机制,保护后劲不足

  经费支持是推动非遗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在调研中发现,这些档案馆并没专项经费用于非遗档案的征集、管理等工作。但是经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作的正常开展。非遗档案的征集工作需要使用大量的经费,如购置音像设备、外出普查的交通费用、网站设计、展览制作等,但是目前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还很不充足。

  非遗档案展示设备设施缺乏。如:楼区文化馆的非遗展示厅,用于楼区非遗项目和档案的展示及保存,但由于资金缺乏,还缺乏相应的档案保管保护设备。

  (四)档案资料缺乏规范管理

  文化部门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但对归档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够,在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编研、利用等各环节难以规范管理,档案部门也没有实行过程监管,承担起必要的监督指导职能,事后有些档案资料出现无人收集或随意保存的状态,许多档案资料得不到全面收集和规范保管。

  1. 非遗档案管理不完善

  非遗档案管理的不完善。个别非遗档案管理有漏洞,存在档案遗失情况。如:龟蛇酒制作技艺档案资料,由于历史原因,2006年公司破产时,部分档案资料遗失。

  非遗档案缺乏统一标准。非遗档案内容涉及民俗、文学、书法、音乐、戏剧、舞蹈、体育、技艺等,档案类型不仅有纸质档案,还有照片、录像、光盘、电子等声像档案和零零总总的实物档案。由于非遗档案类型庞杂、各地档案管理水平良莠不齐等不利因素,严重影响非遗档案的质量。尤其是非遗档案中存在大量的实物档案,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标准进行规范和管理。

  非遗档案保管保护条件有待改善。一些非遗档案没有专门的库房进行保护,形式比较严峻。非遗档案保管保护专业设施设备不齐,目前大多数档案单位尚未到此要求,这对非遗档案实体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

  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和档案工作比较重视,对市级、区级非遗项目和档案重视不够。

  2.档案收集不齐全

  非遗项目档案资料主要包括本体档案、申报档案、传承人档案。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申报档案收集较好,本体档案、传承人档案在收集上有不全问题。

  档案收集整理不完全、不及时。大部分非遗档案只收集,未整理归档,距档案的规范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如:二弦戏。

  部分非遗档案收集存在困难。一些非遗档案的传承人以商业秘密为由,不愿意提供非遗档案。如:九龙舞、兰花萝卜

  部分非遗档案是传承人之间口口相传,没有生成文字与音频、视频资料。

  非遗项目传承人青黄不接。传承人档案市非遗档案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1人。一些非遗项目,随着传承人的过世,档案将慢慢流失。如:九龙舞的套路、形式,道具制作的环节,龟蛇酒传承配方等,传承人作为商业秘密,不愿意共享,如果传承人过世,这些档案资料将会消失,这些珍贵档案需要及时抢救。

  3.非遗档案保管分散

  非遗档案保管分散与集中管理、利用之间的矛盾,是非遗档案管理中最主要最突出的一大矛盾。与非遗相关的档案,分别保存在各级文化馆、非物质遗产保护中心、传承基地、档案馆和传承人或民间艺人手中,不便于统一管理,更加难以实现资源共享、资源整合、档案信息的公开和利用。这种分散的档案管理方式,极大地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永久保护,没有地方政府的重视和相关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以及充裕的经费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很难有效齐全地征集和科学规范地管理。

  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意识淡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虽然以政府为主,但在遗产传承、挖掘和资料的整理上仍然以个人行为居多,因此,许多材料还散存在民间或个人手中,由于民众的档案意识淡薄,不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大量有历史和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毁弃或流失,一些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亟待建立。

  三、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管理机制

  非遗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政府、社会、公众都应该是其中的一员,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各地非选保护中心、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高校、遗产协会等都是重要的保护机构,要建立协调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和领导机制。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各组成部门职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建立多种主体合作的管理体制。建议依托市档案馆(局),联合各种主体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制定方案、统一管理,承担必要的协调和监督工作,群艺馆、文化馆等承担具体的收集整理工作,档案馆提供档案管理技术支持或保管场所。

  (二)完善非遗档案化保护制度

  完善非遗档案化保护制度,就要求我们建立非遗档案标准体系。各级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快研究制定出台非遗档案标准化相关文件,指导非遗档案化保护实际工作。根据非遗档案以项目为单位、种类繁、数量多、形式多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适合非遗档案的、可操作性强、便于实施的统一标准。

  非遗档案管理法规不完善:学术界对档案馆参与非遗保护的合法性大都通过相关法规中的“建档”等词汇进行论证,但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档案馆在非遗保护中的职能,对于非遗档案的建档和管理也就没有特定部门负责。国家档案局也并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选产法》的指导下专门制定非遗档案管理的政策法规和管理规范。

  对一些不适应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关联度不高、无法活态保留的“非遗”项目,我们认为没有必要耗费人力物力强行传承,也许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其记录在归档,以收入档案馆的方式加以保护。

  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工作人员,配备足够的档案用房和柜架器材,安装防火、防盗、防渍、防有害生物等安全设施,并定期检查检验。编制检索工具,编辑、整理、研究档案资料,以便于查找和利用。

  出台《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办法》、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归档范围及保管期限管理规定》,严格规范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归档和移交制度,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监督、指导和检查,依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工作。

  (三)提升归档水平

  要按照专门档案管理办法,加强收集整理,明确归档范围,开展业务培训,进行专门化管理。对各种 “非遗 ”项 目档案的整理,要按照专门档案构成一般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妥善保存原始草稿、原生态录音、录像、照片、电子文件等资料。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保护,继续完善非遗数码平台的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演唱的曲目进行录像、录音、记谱工作,并摄制成DVD光盘永久保存。进行记录和整理,建立包括文字、声音、图像、实物等多方面的档案资料库。发挥档案在在申遗、对外宣传中的积极作用。

  建立“非遗”档案数据库。特别是对一些传承面临严重困难、还没有找到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的项目。如:杆秤制作技艺等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完善更新非遗数据库,使用音频、视频、图片甚至数字化等多媒体的方式,将各种传统文化内容及其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尽可能全方位记录保存下来。所记录其核心内容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独到技艺等相关资料,可供后人检索、分解、研究、教育和传播。

  注重运用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和转换,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库、数据库,逐步实现网上检索查询、视频在线等功能,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快捷便利的档案资料系统。

  (四)非遗档案保护工作缺乏专项经费支持

  总体投入仍不足, 开展保护和发展工作有相当大的难度。市 (州) 、县两级财政, 大多没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项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项目申报成功后, 经费投入不足、保护程序跟不上。由于没有经费、设备等的保障,一些实物、档案资料得不到及时收藏归档, 大多数地方收集的东西也只能存放在办公室或其他临时存放地, 没有专人、专门场所保管, 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其中还有大部分原始实物也因经费原因, 流失严重;加之有的地方出现“专项经费不专”的问题, 有些非遗保护的经费被下拨到市 (州) 、县以后, 就被统筹使用到其他方面去了, 许多非遗保护工作仍显得力不从心。

  由于档案工作依然处在自发和随机的状态,非遗档案工作并不在档案馆工作计划之列,因此该项经费自然也不在财务预算范围内,加之档案馆并不在各地的非遗保护的联席会议机制之内,因而没有来自文化部门的非遗保护经费的支持。缺乏经费支持,就会对非遗档案的各项工作产生影响,尤其是其不同于一般档案管理工作的环节,更是需要专项资金来保证工作展开。

  (五)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力度

  一是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增强社会大众的保护意识,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空间。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建设,针对现阶段项目普查、保护名录申报等档案资料实体处于分散保存的现状,采取以档案数据库管理为主,以实体档案资料管理为辅的方式,实现数字化资源的收集采录、集中保管和共享利用。同时,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形象系统地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文字、图片、影像等多媒体资料,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三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纳入本地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体系,加大资金投入,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产品等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

  (六)做好非遗、非遗档案的“文旅”融合

  将传统的非遗项目和非遗元素融入旅游实践中,探索“非遗+旅游”文旅融合新模式。 为促进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丰富旅游文化内涵。2019年,岳阳举办的“祖国唱盛  非遗长青”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展示活动, 此次活动选择在最能体现岳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的巴陵广场、5A级景区岳阳楼—君山岛进行,是湖南省近年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参会参演人数最多的非遗系列活动。

  注重非遗档案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把资源调查工作做实、做深、做细,为非遗档案的保护提供更多原始而丰富的材料。其次,要做好代表性名录申报工作。要注重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遴选和申报工作,以提升岳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知名度。项目遴选和申报既要充分展示岳阳民间艺术,讲好岳阳故事,也要注重资源整合,注重包装策划,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的特长, 让他们深度参与遗产档案的整理和项目的申报,提高申报成功率。

  提升非遗项目。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批可申报为非遗项目的档案情况,如:华容芥菜、花鼓戏。

  建设岳阳非遗展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展示空间,促进非遗的传承与弘扬。

  民俗旅游项目, 主要还是通过民间工艺品, 民间艺人表演的方式向游客展示民俗, 档案工作很少参与进来。 而恰恰是档案才是民俗最直观的记录, 民俗档案资料的陈列, 能把当时的社会风俗、 生活习惯、 生产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形象地、 直观地展现在大众面前, 把教育寓于娱乐之中, 这种作用和效果是文书档案和革命历史档案所难以代替的。 如果我们将新安医学的药方、 徽菜的菜谱展示在大众的面前, 一方面使大众产生浓厚兴趣, 很容易被大众接受, 另一方面也使外地游客有了入乡问俗的捷径。

  让非遗档案“活”起来,建立“非遗”传人工作室,常邀请“非遗”传承人入馆讲解非遗知识、演示“非遗”技艺,并且手把手向大众传授入门的“非遗”制作技巧,大众更能感受到传统“非遗”的魅力。在学校开设了“非遗”课程,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与喜爱。“前两年,洞庭渔歌开始进校园、进社区,洞庭渔歌的传唱者从原来的不足百人,到现在上万人。”只要聊起洞庭渔歌,省级传承人陈岳林的脸上挂满了笑容。近两年来,他除了亲授5个徒弟,还在当地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了三支洞庭渔歌的传承队伍。

  档案部门在非物质遗产保护中责任重大,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力量才能完成。全社会应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从而更好地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造福子孙后代。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